December 22,2018
哲學星期五@南藝:「童年,再童年」人之所以成為自己的線索
November 26,2018
【文章收錄】《童遊彰化 玩出大能力》:「老屋活化 農業、生態的文創基地-成功旅社」

對於彰化其實有一點抱歉,左右家每次往中部去時,總是迫不及待去找居住在台中的好朋友 PJ,往往就在74號快速道路上穿越了彰化。所以,對於彰化其實還有許多不熟悉的地方,也覺得這樣穿越過去有些不好意思,這次,有一本書讓我可以停下來,好好認識彰化縣,這一翻閱才明白原來彰化很有意思!
...繼續閱讀October 16,2018
【師者】苗栗三灣鄉「大坪國小」分校:養雞、種菜、木工無所不會的王儀華老師

一直很想做一件事,遲遲未開始,今年暑假終於開始踏出第一步。
因為常常到教育現場與老師或家長們見面分享,我發現有很多很有心老師,教學生動豐富,想讓孩子有不一樣的刺激與眼界,但可能家長們不支持,覺得成績至上,認為老師總是搞一些有的沒有的。也有些家長不希望孩子只是考試再考試,填鴨式的教學不是他們奢望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方式,希望能遇上不把學生考得焦頭爛額的老師。我總是在親師兩端聽到不一樣的心聲,這些話我都聽在心裡,慢慢的,醞釀出想拜訪一些用心的老師的想法,我想和這些用心教學的老師見見面,聊聊天,然後寫下拜訪的過程,之所以這樣做,是很想告訴家長,有很多用心的老師默默的努力,也想讓老師們知道,其實有很多家長支持老師活潑的教學。所以,【師者】這系列文章,應該會是我的起步,我會自發性的拜訪各階段的老師,希望看到教育線上燦爛的陽光,我想做的就是「支持」。
October 2,2018
【文章收錄】〈左營蓮池潭〉從一幅畫變成一則故事(國美館《國美藝誌》,2018.09)

去年七、八月,我喜悅著自己的文章刊登在美術館的刊物(高美館《藝術認證》雙月刊,2017.08),而今年我的文章又再次刊登在美術館的期刊,這回是在國立美術館的《國美藝誌》(2018.09月)。
今年初,接到一份很喜歡的工作,讓我可以隨心所欲的創作故事,雖然最後完稿一萬五千個字的奇幻故事,無法在展覽時,全文放在互動軟體上,但一個月密集的創作讓我十分爽快,但也壓力大暴增,不停的長疹子啊!
...繼續閱讀August 23,2018
桃園「蚵間國小附幼」親子木工坊:白色的蚵殼都成了小翅膀

這是一場很早就預約的約會,去年六月收到「蚵間國小附幼」的欣蓉園長來信,她說看見我們在新竹東門國小的親子木工坊,心想若能在自己的學校舉辦多好!她將想法化為行動,主動與我聯繫,我們就這樣來來回回通信多次,欣蓉努力向教育局提案,就這樣促成了我們到蚵間的緣分,也讓我們左右家第一次到新屋,補齊了環島路線中遺漏的海岸線。
...繼續閱讀June 7,2018
台中「大元國小」親子木工坊:當大人也拿起工具來
May 24,2018
國美館「突破美感教育窄巷 啟動臺灣感性教育系列」講座(2018.04-05)

這系列講座已在五月初結束,著筆紀錄當時的情境。
記得今年一月在台北信義學堂「美感與創作教育接力賽」講座第一場時,我就收到國美館麗娟的建議與詢問,希望我們能將這系列講座也在台中國美館舉行。為了區分與信義學堂的差異,Doch老師花了一些時間思索,重新規劃成為「感性教育」講座,此文也一起分享當時他所寫的文字。
...繼續閱讀April 8,2018
2018樹谷園區親子木作坊:「吊起你的小回憶」竹子吊飾
April 1,2018
【專欄】藝術事件簿:透過遊戲,幫孩子裝上「興趣產生器」(2018.03)

記錄這一篇,實在是帶有一些捨不得的情愫,不過回過頭看,自己還能滿足的回味無窮。在《親子天下》寫專欄,從2012年開始書寫一些與孩子在家創作的文章,專欄名稱為「在家帶孩子玩」(2012-2016),後來想分享生活中可見的藝術活動與想法,於是衍生了「藝術事件簿」專欄(2016-2018),我這一寫,竟寫了六年的專欄,如今,碰上《親子天下》改版為雙月刊,方向有些調整,我這專欄要正式下檔了。我想,就像是教書一樣,六年該休息、該進修了。不過,我這上進的個性停不了,相信很快的,就又有文字工作找上來。
謝謝這六年來,《親子天下》給我的文字舞台,縱容我可以隨心所欲的把與孩子玩的遊戲自在的分享在雜誌上,這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恰好是我女兒童年成長時期,一份專欄工作的督促,讓我與孩子之間有許多美好的回憶。特別謝謝雅慧,那時說要寫「藝術事件簿」,你甚至親自南下來找我們;還有很長時間收稿的佩儒,總是給我溫柔的彈性,真的好謝謝你們,親子天下的朋友們。
February 13,2018
信義學堂「美感與創作教育接力賽」講座:一連三場演講與朋友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