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蘇聯的I-16單翼機是中國最快的戰鬥機,照片中是最初來到中國的I-16-5型,飛行員是王文驊
來自公大基地的艦爆機與雙翼艦攻機持續直接密接支援的角色。例如, 8 架艦攻機用 550 磅 炸彈炸開金山衛要塞的邊牆,由於機上沒有無線電,就〝以 帶坡度轉彎動作 〞通知進攻部隊。地面部隊使用白色信號板向日方飛行員標示出前線位置。
11 月 12 日 ,單單這一天,公大機場的海軍飛機就出動密接支援 373 架次:俯衝轟炸機 153 架次、艦攻機 136 架次與戰鬥機 84 架次。 11 月上半雙引擎轟炸機就出動 248 架次轟炸地面部隊與 18 架次轟炸鐵路。只有兩架戰鬥機與數架轟炸機被中國防空砲火擊落,雖然 11 月 27 日 中國宣稱一炮打下三架轟炸機。
1937 年 12 月日軍朝首都前進,南京上空可見一再爆發空戰。 12 月 2 日 8 架 B4Y1 雙翼艦攻機由 13 航空隊 6 架 A 5M 戰鬥機護航, I -16升 空迎擊。日方戰鬥機宣稱擊落 13 架飛機而己方美有任何損失,他們的隊長南鄉茂章大尉,被譽為〝軍神〞南鄉。兩天後一名美國飛行員駕駛霍克 75 單機離開南京,對日機開火。他與日方飛行員均宣稱創下一個戰果;但均未獲得證實。
12 月 9 日 華中的南昌機場 ( 青雲浦 ) 成為下一個目標, 15 架 G 3M2 轟炸機由 8 架 A 5M 戰機護航。雖然日方宣稱擊落敵方 12 架飛機,己方損失一名飛行員,中方則說只有 4 架 26 隊的霍克機起飛,兩名中方飛行員陣亡。
敵對雙方宣稱戰果的差異沒有可取得的文件來解答,但有一起事件卻具有啟發性。 樫 村寬一三等空曹的 A 5M 戰機在 9 日與一架霍克機擦撞後損失 1/3的 左翼,仍能飛回基地迫降後毫髮無傷生還。事件的照片反駁了日本飛機脆弱的推斷。
12 月 22 日 , 11 架轟炸機在 12 架 13 航空隊戰機護航下回到南昌,並再度宣稱創下 12 個戰果,但卻損失了戰機中隊隊長。中國防衛機似乎集中對付編隊長機。
↑有三年之久,96式雙翼艦上攻擊機一直是日本海軍侵華的基本輕型轟炸機。型式也可寫成橫須賀B4Y1,其用水平轟炸將美國彭內號炮艇擊沉
在南京上游約 32 哩的長江護衛標準石油公司 (Standard Oli Company) 船隻的美國海軍彭内號 (Panay) 炮艇 ,遭到 13 航空隊的轟炸機擊沉,使美國人關注中國的戰爭日增。 3 架橫須賀 BAY1 轟炸機從 3500 公尺 (11,480 呎 ) , 各投下 6 枚 132 磅 炸彈直接命中。奉命擊沉逃離南京河運船隻的 96 式艦爆機也攻擊,但錯失目標。
不論 12 月 12 日 的這次攻擊是蓄意損害美國船艦,還是意外與否,至今仍無法確定。無論如何,東京的日本平民政府很快做出道歉並支付賠償;當時他們還不想跟美國開戰。
12 月 13 日 日本陸軍攻陷南京的大暴行報導也震撼了美國輿論,那些個人經歷中國戰爭的美國人也認識到了空中武力。
1938 年 1 月前,日本陸軍已經深入華中內地。雖然日本陸軍目前在華北與華中有約 280 架作戰飛機的 25 個中隊可資運用,但其任務集中在支援地面部隊。約有 270 架飛機以大陸為基地的海軍中隊主要責任仍然是摧毀華中地區敵方空軍。
任何一個日本人都希望中國人在失去南京後能投降,但很快的由進襲武漢地區的計畫所取代,這個地區的漢口及鄰近幾個城市是華中最大的鐵路與工業網絡中心。武漢會戰成為 1938 年最重要的軍事行動。
在推進到武漢開始前,華中與華北的日本地面部隊必須在北平至 南京鐵路 ( 譯者註 : 津浦鐵路 ) 線上會合。主要的戰役在肅清通往徐州的路。但此時大部分日機仍在執行密接支援,奪得南京、蕪湖與杭州機場的一些中隊則是跟重生的中國空軍作戰。
來自蘇聯額外的飛機讓中國戰機總數增加到 232 架,可裝備在三個中國與二個蘇聯大隊。 88 架轟炸機裝備了一個中國與一個蘇聯志願大隊,以及兩個獨立轟炸中隊。其中一個是 14 隊,由外籍飛行員組成的〝國際志願隊〞,首度使用來自美國的伏爾提 (Vultee) 輕轟炸機。
中國單位部署在三個區域,稱之為空軍路司令部,如有必要中隊可以由一區移到另一區。空軍第一路司令部,總部在南昌,涵蓋華中幾個省份,試著阻止日本推進到武漢。
空軍第二路司令部在廣州,包括受來自海上日軍攻擊威脅下的南部省份,而第三路,位在西安,保護蘇聯供應物資經過西北省份的〝紅路〞 。
日本陸軍轟炸機攻擊北方的洛陽與蘭州機場及鐵路。 1938 年二月日本海軍轟炸機選擇攻擊漢口與南昌,爆發最大的戰役。
2 月 18 日 , 15 架轟炸機與 11 架 A 5M 戰鬥機攻擊武漢 ( 漢口 ) 地區,該處有 3 個 76.2 公厘及一個 75 公厘防空砲以及 30 公厘與 20 公厘武器防衛著。第四大隊 19 架 I-152 與 10 架 I-16 戰機攔截攻擊者。承認的損失有 4 名日方與 5 名中方戰鬥機飛行員陣亡,包括第四大隊大隊長。( 譯者註 : 第四大隊駐漢口王家墩機場的 21 隊 10 架 I-16 、 23 隊 8 架 I-152 以及駐孝感機場的 22 隊 11 架 I -152升 空迎敵;戰果部分: 21 隊隊長董明德、隊員楊孤帆與柳哲生,連同 23 隊副隊長劉宗武合力擊落 1 架 96 式艦戰;分隊長王遠波、隊員龔業悌、王特謙也合力擊落 1 架艦戰;柳哲生擊落 1 架、楊孤帆擊落 1 架艦戰。 22 隊隊長劉志漢擊落一架;隊員馮汝和擊落 2 架艦戰、張明生擊落 1 架;吳鼎臣擊落 1 架; 23 隊副隊長劉宗武擊落一架艦戰、隊員信壽巽擊落一架。 傷亡部分: 22 隊隊長劉志漢 P-5849 號座機因發動機被擊毀棄機跳傘人安;吳鼎臣 P-5838 與我機對撞跳傘人安;副隊長鄭少愚 P-5848 號座機方向舵操縱線損壞,降落時翻轉人安;隊員張光明座機中彈 29 發安返; 23 隊分隊長王玉琨少尉 P-5829 號遭擊落跳傘人微傷;領隊的大隊長李桂丹上尉駕 P-5828 號機、 23 隊隊長呂基淳上尉駕 P-5834 號機、 22 隊隊員巴清正少尉駕 P-5831 號、李鵬翔少尉駕 P-584 3 號、王怡少尉駕P-5847 號 遭擊落, 5 人陣亡。根據此段記載共擊落日方 96 艦戰 11 架、己方被擊落 7 架、戰損 2 架, 5 人陣亡。 )
日方並未提及轟炸機的損失 ,但中方宣稱擊落14 架敵機,然而日方稱創下 18 個戰果。蘇聯作家讚揚 2 月 18 日 當天蘇聯志願大隊飛行員在漢口上空創下 12 個戰果,使情況更為複雜。
1938 年 2 月 25 日 ,南昌成為 35 架 G 3M2 轟炸機與 18 架 A 5M 戰機的目標,他們遇到了 19 架 I-152 雙翼機與 11 架 I-16 單翼機。 13 航空隊指揮官與另一位日本戰機飛行員陣亡,而中方承認有一架飛機被擊落以及 4 架〝損傷而迫降〞。 ( 譯者註:中方是蘇聯飛行員起飛迎戰,被擊落 5 架 I-152 : P-580 7 、P-5812 、P-5813 、P-5850 、P-5858 ; 2 架 I-16 : P-533 9 、P-5365 , 3 員陣亡、 1 員傷。確定擊落日方兩架。 )
↑岩本徹三與他在1938年2月25日的座機-13航空隊的九六式2號1型前期型艦戰(A5M2a)
然而日方卻宣稱當天的戰果,竟高達 42 架!他們的明星是位年輕的飛行員, 21 歲的岩本徹三,他在當天創下個人首度五個戰果, 1938 年 9 月前在 82 次出擊創下 14 個戰果。日後從珍珠港到冲繩,他跟美國人作戰,並在戰後存活下來成為日本最高王牌飛行員之一。
雖然 1938 年頭兩個月,防衛的中國戰機在 27 次防禦任務中飛了 250 架次,承認損失 31 架飛機與 22 名飛行員,並宣稱擊落 30 架敵機。(待續)
文接http://blog.roodo.com/rexkuang/archives/660873.html
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65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