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3,2017
No.576 地方無藍綠?從茄萣濕地1-4道路開發案談民進黨執政的隱性危機 [李至堉]

圖片來源:flickr @ An-sheng Wu ,CC BY 2.0
民進黨政府上任後,公民與學生運動的能量似乎不像過去國民黨時期那麼蓬勃。過去常見的公民異議之聲不是進入體制,就是對政府過於信任,以至於減低人民監督政府的力道。甚至反過來為其找尋開脫的理由,使原先在運動圈的夥伴大為失望。各地許多違背人權或背離公民社會價值的事件還持續發生中。
...繼續閱讀
September 12,2017
No.573 迷因文化觀察——數位遊魂的褻瀆流動 [DJ陳爸爸]
September 5,2017
No.572 旁觀者的華山文創園區 [Piglet Wang]
August 15,2017
No.569 思考解嚴三十年這個時刻 [二農]
August 8,2017
No.568 喚起台灣意識認同,文化深耕的培力行動 [哈拿]
圖片來源:Pixabay ,CC0 Public Domain
近年來因緣際會參加了一些具有台灣意識培育的青年營隊,有的是身為講師受邀演說,有的是學員身份參與,也有是擔任工作人員,加起來,大概有三個營隊。分別是「李登輝基金會-青獅營」、「鄭福田文教基金會-咱ê台灣青年研習營」 、「臺灣人權文化協會-臺灣心臺灣人營隊」。
這三個營隊都有某些共通性,就是加深台灣主體意識的認同,有文化專業的人士分享、台灣社會議題的認識、以及走訪人文地景、山林生態等等課程;主辦單位,都是具有人文培育使命的社團機構,這些單位每年寒暑假都會羅列營隊課程,招收高中大學等青年前來擴增台灣土地的視野。
...繼續閱讀
July 25,2017
No.566 厭世代的建國之路 [王法明]
極光製圖
台灣去年的出生率創下新低,少子化的現象又再度被注意到。雖然衛福部打算編列預算搶救出生率,但少子化是一個綜合性的現象,不是一個部會單打獨鬥可以面對的。少子化是過去十幾年來,社會對年輕人不斷剝削的結果。包括起薪過低,工時過長,未出社會就背負大量貸款,職場環境對育兒不友善,房價太高,托育系統不完善,家中有長輩需要長期照顧,都是年輕人選擇不生的原因。放到更大的脈絡底下來看,過去推動新自由主義的政府改造,政府去任務化,縮減公共服務;無法節制資本外逃所引起的失業,連帶拉低勞動條件;減稅的同時卻無法節制熱錢湧入房市,造成房價飆漲,都是使年輕人自顧不暇的制度性成因。
...繼續閱讀
July 11,2017
No.564 建國的分線推進──以「靜宜大學王勳文化祭」為例 [李至堉]
照片由「靜宜大學王勳文化祭」提供
「台灣 Taiwan」二字由於中華民國政權的關係,在國際上幾乎不被正式承認,導致台灣在國際情勢上往往未戰先輸。無論是跨國際的政治合作,還是充滿民族意識的國際賽事,台灣必定處於弱勢地位,輸在起跑點上。台灣自古以來就長期被外族統治殖民,從荷西到明鄭,再從清國到日治,一直到現在的中華民國,都不是由台灣人透過集體意識所共同建立的國家。但其實在距今300年的18世紀裡,台灣島上就曾出現兩次獨立建國運動,其一為鴨母王朱一貴創建的「大明國」,其二便是本文主題──林爽文所建立的「順天國」,也許在現今如此困頓的現狀中,這些在台灣歷史上留名的建國革命能帶給現代的我們一些啟示。
...繼續閱讀
July 4,2017
No.563 民主作為一種動詞 [Gayo]
June 27,2017
No.562 勞動意識不是憑空長出來的 [王法明]
極光製圖
英國牛津經濟學公司(Oxford Economics)一份報告預估,台灣將會在2021年面臨全球最大「人才缺口」,屆時台灣的「人才赤字」(talent deficit)數字是-1.5%,比日本-1.4、南韓-0.9%、美國-0.8、德國與新加坡-0.6%、澳洲-0.5、中國0%都還嚴重。(自由時報 2017)...繼續閱讀
June 20,2017
No.561 在全人中學遇見民主,公民社會不等於公民成績 [哈拿]